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还在
来源:食安科技 时间:2018-08-20 点击:4780
走进超市,会发现很多食品货架上的包装标注着“零添加”“不添加”的字眼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指出,这种不负责任的标注,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。
从“纳米”到“有机”,从“纯天然”到“转基因”……食品营销上的搭车销售,向来都是踩着“消费痛点”跳舞的。长期以来,消费市场略有偏好,也不管这种偏好科学不科学,食品企业就秋波频送、媚眼如丝。加黑加粗的“零添加”“不添加”字眼,瞄准的就是一种消费误解:没有添加剂的食品就是纯天然,纯天然的食品就代表着安全。
事实上,没有食品添加剂,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。这里有两个基本逻辑:第一,食品添加剂千百年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饮食生活。古人用来点豆腐的卤水、蒸馒头的纯碱等,就是典型的食品添加剂。大汶口文化时期用蔗糖酶酿酒,发酵工艺靠的也是古老的食品添加剂。
第二,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完全是两码事。此前曝光过的“瘦肉精”“苏丹红”“孔雀石绿”“三聚氰胺”等,其实都不在合法食品添加剂之列,而是属于非法添加物。总不能因为食品加工领域出事儿了,就“洗脚水和孩子一起倒掉”吧?
而食品添加剂只要科学有序使用,既是食品工业之福、更是万千“吃货”之福。眼下不少企业在“零添加”上给自己加戏,说白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、靠糊弄消费者闷声发财。它们享受着食品添加剂给食品生产、储存、销售、食用带来的好处,又在抹黑食品添加剂、误导消费者,以不负责任的宣传挑逗消费市场恐慌情绪。真相叫人愤然:有的饮料标注不加香精,而实际上加了乳化剂;有的酸奶声称不加防腐剂,而实际上加了增稠剂。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。
“零添加”之说不仅悖逆食品科学,更涉嫌虚假宣传。这股歪风邪气,早就该杀一杀了。不久前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农业农村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》称,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,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,其标签、说明书不得标注“非转基因”字样。
煞有介事的“非转基因”标识就要寿终正寝了,对铺天盖地的“零添加”“不添加”标识做好规范相信也在来的路上。食药安全,人命关天。只要有一查到底的刚性执法在,只要有无缝监管的常态作为在,食品添加剂就不应该为非法添加、滥用滥加“背黑锅”。
食品企业自当严控添加、严管质量。至于“零添加”的神话,健康科普和市场执法应该合力而为,让其早点灰飞烟灭!
0
上一篇:别再信有虫眼的蔬菜比没虫眼的更安全了
下一篇:这些儿童食品安全常识,你真的都了解吗?